财政部: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汗牛充栋网
2025-04-05 08:33:10
另外,在公众践行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等方面的法律规定还不明确,缺乏公众参与、鼓励举报等相关内容。
第一季度广东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分别是肇庆、揭阳、韶关,紧随其后的为佛山、广州、清远环保厅在汇报时指出,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把珠三角与京津冀、长三角列为三大重点控制区,按照国家要求,2017年底,珠三角区域PM2.5下降15%、全省PM19下降10%,珠三角区域PM2.5浓度力争在全国重点控制区率先全面达标的目标,从目前情况看,要全面实现上述目标,还存在较大困难。三是清洁车用成品油供应未能适应机动车污染防治需要,珠三角2010年开始实施国IV,但是第四阶段车用成品油直到2013年底才全面供应,清洁车用成品油供应来源及价格政策的落实,需要国家发改委、中石化、中石油总部给予大力支持。
以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燃煤燃油存在供应广东的天然气价格高,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长等问题。PM2.5沉降困难,控制和治理难度大,森林树木能有效吸附和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加速颗粒物的沉降过程,因此森林树木可造林可减轻颗粒物污染。二是小锅炉整治淘汰难度大,虽然燃煤燃油重污染小锅炉整治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新问题不断涌现。昨天,调研组在广州召开座谈会,听取省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四是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匮乏,珠三角作为三大重点控制区域之一,大气污染防治目标高、任务重,需要国家给予支持。
据悉,2007年以后,广东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进绿色发展,灰霾天数逐年下降。全省已完成森林碳汇造林969万亩。黄献中建议,国家应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涉及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生态保护的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
重霾频袭、跨界污染、源头告急一系列环保难题久治不愈。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认为,环境保护由上世纪70年代的末端治理,到80年代的防治结合,到90年代的过程控制,再到现在的保护优先,应该说,环保理念一次又一次升华。信春鹰说,一个1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每天的环保成本大概是五六十万,如果不开环保设备也就罚款1万,谁不会算这个账?在她看来,近年来国家环境立法数量不少,但环境质量越来越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违法成本太低。除按日计罚外,还将对伪造数据和偷排漏排等行为责任人进行拘留,并且赋予环保部门查封扣押等权利。
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说到底也是为了保障人体健康,维护公民享有适合安全健康生活的环境权、不受环境公害侵犯权。这为全国总体环境质量改善提出了制度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的具体要求。
长期研究环保法的北京大学教授汪劲说,新修订的环保法有利于打破目前环保执法不力的怪圈,把监管力量纳入整个监管体系中去,使环境执法不仅是原来口号上或者行政上的事,变成法制化的渠道。在环境公益诉讼方面,新修订的环保法将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扩大到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相关社会组织。骆建华说,这实际上为政策环评打开了大门。骆建华表示,公众参与的基础是确保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环境信息公开。
新修订的环保法对政府和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作了明确具体规定。为确保保护优先原则落到实处,法律作了一些制度上的安排和创新,如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在制定经济、技术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人人参与环保,是本次修法的亮点之一。新修订的环保法对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作出了更多有针对性的规定,如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
对增强公民环保意识作出了具体规定将每年6月5日定为环境日。环境保护离不开公众参与,纵观发达国家的环保历程,政府、企业和公众,始终是环境保护的三大支柱。
全国人大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袁杰说。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对增强公民环保意识作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
充分倾听民意不断扩大公益诉讼主体范围专家认为,环境保护诉讼的主体太窄,不利于保护公众监督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利于形成整合力量,遏制、制裁环境污染的氛围。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利益。这个转折主要是因为审议中大家认为修正案方式有局限性,改为修订草案。修正到修订小修补到大手术我国现行环保法1989年开始实施。7月19日至8月18日,修正案草案二审稿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共有822人提出2434条意见。新修订的环保法专列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明确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民环境知情权目前,环保领域公众参与不足主要体现为:公众对环境信息的获取困难重重,公众参与的途径少、门槛高,对于重大环境事件,公众往往不知情,无人就有关事项向社会通报和解释。而很多污染企业在倒闭多年后才逐渐显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而当地环保部门当年的环评报告显示企业严格达标排放。
第二次征求意见,各方面主要针对二审稿提出了若干具体修改意见。2013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审议。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发言人傅莹表示,通常一部法律三审就可付诸表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表示,环保法的修改,前两审是以修正案的方式,后两审改为修订草案方式。
而环保法经过四审,就是为了更好地吸纳社会的才智、更好地反映社会的关切。此前的草案中将公益诉讼主体范围规定为中华环保联合会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环保联合会,后又扩大为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登记的相关社会组织。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明确规定,符合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坚持以人为本两次广泛征求社会意见2012年8月下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环保法修正案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一个月内,共收到9572位网民的11748条意见。
去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决定采用修订方式,对环境保护法进行全面修改。两次征求社会意见中,究竟谁有资格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24日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环保法。鼓励和组织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有关的疾病。
全国人大代表吕忠梅说。从修正到修订,一字之差,转变了环保法的修改思路。比较集中的问题主要有:环境公益诉讼、环境评价机制和各主体的环保义务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第一次征求意见,各方面对环境保护法的定位、基本制度等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
这个过程正是公众参与立法的过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确保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前提是环境信息公开。
只有动大手术才能让环保法硬起来。此外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
新修订的环保法最终将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扩大到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纪记录的社会组织。以前环境影响评价只评价对植物生长有没有危害。